中药超临界制剂与分析技术联合实验室,辽宁大连116600,中国 大连卓尔高科技有限公司,辽宁大连116600,中国;大连卓尔超临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,辽宁大连116600,中国;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,辽宁大连116600,中国。
超临界萃取技术在细菌研究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 细菌代谢产物的提取与分析:
- 抗生素提取:一些细菌能够产生具有抗菌活性的代谢产物,如抗生素等。超临界萃取技术可以用于从细菌发酵液或细胞内提取这些抗生素[1]。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,超临界萃取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提取效率,能够减少杂质的提取,同时避免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,降低对环境的污染[2]。例如,从放线菌等细菌中提取新型抗生素成分时,超临界萃取技术可有效地分离和纯化目标产物,为抗生素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。
- 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提取:除抗生素外,细菌还能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,如酶、有机酸、多糖等[3]。超临界萃取技术可用于这些物质的提取和分离,以便进一步研究其性质和功能。例如,从某些益生菌中提取具有保健功能的多糖成分,为开发新型保健品提供原料。
2. 细菌细胞成分的研究:
- 脂质成分分析:细菌的细胞膜中含有各种脂质成分,这些脂质对于细菌的生存、代谢和致病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[4]。超临界萃取技术可以用于提取细菌细胞膜中的脂质,然后通过色谱、质谱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结构和组成分析,有助于深入了解细菌的细胞膜结构和功能,以及细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[5]。例如,对于一些病原菌的脂质成分研究,有助于揭示其致病机制和开发新的抗菌药物靶点。
- 蛋白质提取与研究:细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,这些蛋白质参与了细菌的各种生理过程[6]。超临界萃取技术可以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提取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,减少蛋白质的变性和降解。提取后的蛋白质可以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[7],分析细菌的蛋白质表达谱,了解细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蛋白质表达变化,为研究细菌的适应性和致病性提供重要信息。
3. 细菌的灭活与杀菌研究:
- 协同杀菌作用研究:超临界萃取过程中使用的超临界流体(如超临界二氧化碳)本身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[8]。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与其他杀菌方法(如热处理、紫外线照射等)相结合,研究其协同杀菌效果[9],为开发新型的杀菌技术提供理论依据。例如,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与热处理联合应用于食品中细菌的灭活,研究其对细菌的杀灭效果和对食品品质的影响。
- 细菌灭活机制研究:通过超临界萃取技术处理细菌,观察细菌的形态、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变化,有助于研究细菌的灭活机制[10]。例如,研究超临界流体对细菌细胞膜的破坏作用、对细胞内物质的提取和溶解作用等,从而深入了解超临界萃取技术的杀菌原理[11],为优化杀菌工艺提供指导。
4. 环境中细菌的检测与去除:
- 环境样品中细菌的提取与检测:在环境监测和微生物学研究中,需要从土壤、水等环境样品中提取细菌进行检测和分析[12]。超临界萃取技术可以用于环境样品中细菌的富集和提取,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[13]。例如,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从土壤样品中提取特定的细菌群落,然后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和分析,了解土壤中细菌的多样性和分布情况。
- 污水中细菌的去除: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微生物,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[14]。超临界萃取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,用于去除污水中的细菌和其他污染物。例如,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对污水中病原菌的去除效果[15],以及对污水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协同去除作用,为污水处理提供新的技术方案。
(本文内容为大连卓尔高科技有限公司原创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,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)
参考文献
[1]容凡丁.超临界萃取分离精细化工技术的应用探讨[J].生物化工,2018,4(6):154-158.
[2]陈波,田越琳,张国峰.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[J].实用中医药杂志,2003,(07):385-387.
[3]安军红.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天然产物的应用现状[J].广州化工,2022,50 (15): 25-28.
[4]何娟娟,王小莲.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脂质成分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[J].微生物与感染,2023,18(1):55-64.
[5]白思蕾.细菌细胞膜-DNA双靶向抗菌寡聚物的分子设计及性能研究[D].湖南大学,2022.
[6]张雅丽,钟华晨,顾悦,等.基于蛋白质作用的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细菌生理功能研究进展[J].生物加工过程,2024,22(5):521-528.
[7]赵一萌,索晓雄,刘彩霞,等.药用植物蛋白提取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[J].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,2024,15 (15): 119-126.
[8]马四红,安学勤.一种从趋磁细菌中萃取分离磁小体的超临界CO2方法[C]//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专业委员会.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.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,2012:1.
[9]冯静.超临界二氧化碳对蒙古奶酪品质变化影响及杀菌效果研究[D].上海海洋大学, 2023.
[10]顾觉奋,胡斌.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[J].药学进展,1992,(3):137-140.
[11]闫俊,李佳睿,王亮,等.超临界二氧化碳杀菌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[J].毛纺科技, 2022, 50 (12): 118-123.
[12]卢云.桉叶油超临界CO2提取工艺、体内药代及体内、外抗大肠杆菌作用研究[D].成都医学院, 2016.
[13]刘学武,金良安.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[J].节能与环保,2002,(1):34-36.
[14]杨添名,王超.生物炭制备及其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[J].延边大学农学学报,2023,45(03):95-104.
[15]孙旭辉,张万友,张晶,等.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[J].工业水处理, 2006, (12): 53-56.